764

图片

2023年6月1日起,智慧宁津app开设“2023年宁津县‘新时代好少年’事迹展播”栏目,今天我们来认识刘晓涵同学。


2023年宁津县新时代好少年”刘晓涵


花季少年谱写孝德之歌

俗话说,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。在宁津县津城街道刘言村,有一位积极乐观、自立自强的女孩,其孝老爱亲的故事感动了街坊邻里,成为当地的一段美谈,她就是来自宁津县柳荫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刘晓涵。自从父母长期分居后,女孩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,更学会了照顾患有一级残疾的哥哥和身患疾病的父亲。

刘晓涵生活照1

刘晓涵今年14岁,这个柔弱的女孩有着和常人不同的家庭情况。她一家五口,父亲务农、母亲常年不在家、姐姐在外上大学,身患残疾的脑瘫哥哥刘晓斌。刘晓斌比刘晓涵大12岁,出生后没多久,家人就发现刘晓斌身体有异常,经医院检查,被确诊为脑瘫。

“不言苦,瘦弱身躯扛起家庭重担”

“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,无异于是晴天霹雳。带着他四处求医,但医生都说没什么好的办法。因为这个病,他从小就成了别人眼里‘特殊’的孩子。”父亲无奈的说。刘晓斌无法下床活动、语言交流障碍、反应比较迟钝,生活根本无法自理,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解决。父亲因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多种疾病,体力不支,只能做一些轻活,大部分家务活便落在了刘晓涵的身上,照顾哥哥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她的身上。

一边上学,一边照顾残疾哥哥,成了刘晓涵每日的必修课,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。多年来,刘晓涵耐心照料哥哥的日常生活,就像父母呵护孩子一样,事无巨细、关怀备至。每天喂哥哥吃饭喝水、帮助哥哥上厕所、给他擦洗身体成了每日生活中最繁重的事情。被问到“男孩,照顾起来会不会不方便。”“因为是亲人,没有什么忌讳,我会做好我该做的。”刘晓涵坚定的说。

狭小昏暗的房屋下,一个面色蜡黄、倍显沧桑的哥哥静静躺在床上,昏暗的灯光下,他的身体像极了冬天的枯树,没有一点生机。每当看见妹妹回来哥哥都会向妹妹笑,这一笑不知道哥哥反复练习了多少次,哥哥不会说话,只能用这种方式对妹妹表达谢意。一旁的刘晓涵熟练地运用起身边特有的工具,将哥哥吊到轮椅上,方便哥哥解决大小便。随着哥哥的年龄增长,身子也愈渐愈沉,有时处理不当,哥哥便会拉尿在床上,刘晓涵只能拿着哥哥弄脏得衣服和床单去洗涮,从不抱怨一句。她常说“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,只要有我在,就会一直照顾哥哥到老。”

这些年,刘晓涵与哥哥同睡一间房,却从没有睡过一次整觉,她用瘦小的身躯,撑起哥哥对生的希望。每天晚上不需要闹钟,靠着自己常年来形成的生物钟,帮助哥哥起夜上厕所……这一晃已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。

刘晓涵生活照片3“勇向前,不向命运低头”

麻绳专挑细处断,厄运专找苦命人。2023年3月底,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,刘晓涵肩上的担子便更重了。为了不让父亲担心,她每天早上早起做饭,喂饱哥哥,把家里一切收拾妥当后,便独自一人步行上学,每天来回12里路,从未喊过一句苦、一声累。到了周末,做完功课的刘晓涵便骑着三轮车带着哥哥去村里赶集、放风、散心,与哥哥分享着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。有时间她还会教哥哥识字,哥哥不能保持一个姿势看,刘晓涵就把字贴在墙上,让哥哥无聊的时候再看。虽然哥哥学的很慢,但是刘晓涵也没有放弃,他想把哥哥当做正常人一样看待。

刘晓涵比同龄孩子说话办事成熟,善解人意。由于长年要为哥哥做康复治疗,父亲也需要常年服药,家庭经济并不富裕,她在家里从不挑吃挑穿,也不乱花钱,她的衣服从来都是捡周围亲戚朋友穿剩下的来穿,她却乐呵呵地说:“老人说了,穿百家衣,能健康长寿咧!”

寒来暑往,一日三餐,刘晓涵体贴入微地照顾着哥哥,她从未抱怨过每天的枯燥和忙碌,而是勇挑重担、心手相连,在照顾哥哥的同时乐观生活,积极学习,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着不平凡的爱。

刘晓涵生活照2

“孝兄长,自强自立好榜样”

“她虽出身贫寒,但坚强不屈,犹如一棵顽强的小草,在贫瘠的土地热情地追寻着阳光,一天天茁壮成长。”这句话,是柳荫小学的老师给予刘晓涵的评语。命运虽给刘晓涵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境,她自强自立、品学兼优、诚实善良、孝老爱亲、充满爱心乐观向上的刘晓涵并不认为照顾哥哥是件辛苦的事,反而觉得照顾哥哥是自己的“使命”,这种“使命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,是亲情在血液中流淌。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”,优秀的榜样是最好的力量,“追光少年”刘晓涵的热心和善良,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